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金贝街
面对经皮去肾神经术全球应用十年仍存在的“20%-30%患者应答不佳”难题,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哪些破局之道?国家的建设如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支持?
整理:医学界报道组
中国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,其中约10%-15%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。这部分患者对传统药物治疗反应不佳,亟需新的治疗选择。经皮去肾神经术(RDN)技术通过导管介入方式阻断肾交感神经信号传导,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路径。
2024年《经皮去肾神经术中国专家科学声明》的发布[1],首次建立了立足中国人群的RDN技术规范,解决了“用谁的设备、治哪些患者、如何评估疗效”三大核心问题。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规范化管理的空白,对推动技术普及、保障患者安全、促进技术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在第十四届中心大会的现场,医学界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,为我们分享即将发布《中国经皮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临床路径专家共识(2025版)》的最新突破。
千锤百炼:专家共识的诞生之路
周玉杰教授透露,这份共识的制定过程充满挑战。由中国心脏病联盟牵头,李丽萍教授团队主导的专家工作组,汇集了全国30余家医疗中心的顶尖专家。面对我国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,如何精准筛选适合RDN治疗的人群成为共识制定的最大难题。
共识制定过程历时18个月金贝街,经过5轮专家讨论会,3次全国范围的意见征集,对争议性问题还采用了投票表决机制。
周玉杰教授特别强调:“在中国RDN技术刚起步的阶段,制定这样一份共识确实面临很多困难。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,平衡技术创新与患者安全,还要兼顾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。”严谨的制定过程,确保了共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,也为后续技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精准狙击: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筛选
RDN并非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,对此,共识采用多维度评估体系筛选目标人群,主要包括:
1.真正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:必须排除白大衣高血压、服药依从性差、药物剂量不足等假性难治情况。要求提供至少6个月规范治疗的血压记录。
2.特殊人群考量:对不同年龄、合并症患者制定个体化评估标准。如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体位性低血压风险;慢性肾病患者需评估肾功能进展等。
3.心理评估和社会支持:考虑到RDN是新型介入治疗,共识特别要求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期望值,确保获得知情同意。
适用人群的筛选就像精准制导导弹一样,要确保技术用在最合适的患者身上。这不仅关乎治疗效果,更关系到患者的长期预后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共识,让每位医生都能准确识别适合RDN治疗的患者。”周玉杰教授重点强调。
数据赋能:国家RDN数据库的战略价值金贝街
“国家RDN手术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”周玉杰教授强调。该数据库不仅要求所有开展RDN技术的中心必须完整录入病例数据,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全面性。还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(CRF),包含术前评估、手术细节、术后随访等完整信息。同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,定期核查数据完整性,确保研究可靠性。在保护患者隐私前提下,向参与中心开放数据资源,促进多中心研究合作。
通过这一数据库,中国学者可以:分析不同人群的治疗效果差异;优化患者选择标准;评估长期安全性和成本效益;甚至探索RDN在其他疾病(如房颤、心力衰竭)中的应用价值。这种前瞻性布局,彰显了中国在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的科研创新实力。
下一站突破:RDN技术未来发展趋势
展望未来,周玉杰教授提到,RDN技术仍有广阔发展空间:
技术创新方面,新一代消融导管正在研发中,目标是提高消融效率和安全性。生物标志物研究有望实现治疗反应的早期预测。
临床研究方面,需要更多针对中国人群的长期随访数据。探索RDN与药物治疗的优化组合方案也是重要方向。
适应证拓展方面,初步研究显示RDN可能对代谢综合征、慢性肾病等合并症也有益处,这需要更多证据支持。
《经皮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临床路径专家共识(2025版)》的发布,必将推动中国RDN技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正如周玉杰教授所说:“这不仅是技术规范,更是中国学者对全球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贡献。”
参考文献:[1] 李月平,卢成志,蒋雄京,等. 经皮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中国专家科学声明[J].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.2023,31(12):881-893. DOI:10.3969/j.issn.1004-8812.2023.12.001.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